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
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通用5篇)
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 篇1
首先,无论是省级、市级旅游地还是具体旅游区,人们在做出旅游决策时,都会一般首先感知到旅游地的空间位置,进而认知相关的出游信息。其次,相似尺度的旅游地存在形象替代现象。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临近性或是旅游地类型的相似性,同尺度的旅游地很容易被旅游者尤其是远程旅游者所混淆并产生相同的感知形象。此外,不同尺度旅游地的感知都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随距离增加,旅游地形象逐渐模糊。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是,对不同尺度的旅游地,信息的高密度传播和渗透都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从而克服距离长短和空间大小的制约,这一点对小尺度的旅游地或旅游区的形象传播尤其具有实际意义。
然而由于史书记载较少和西夏当时在历史上的影响相对较弱,人们对西夏历史文化的本身了解甚少,这就使得今天旅游者对西夏旅游资源的感知形象较弱,不像提到盛唐、明清时期,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意境地图”较明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如果用耀眼和神秘来形容其中一段,“西夏”则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自公元1038年建国至公元1227年为蒙古军所灭,西夏政权雄踞西北190年之久,其疆域在仁孝时期达到极盛“方二万余里”,领州22[2],先后同北宋辽,南宋、金相抗争,其力不可小觑;而立国之王李元昊采取“改姓鬼名氏、下秃发令、异衣冠、制蕃书”等一系列强调异于中原王朝的改革措施,则为这个新兴的王国增添异彩。循着易代修史的传统,应当有一部“西夏史”供后人了解当时之事,然而这个传统对西夏政权却不垂青,元代史家或许有意避开这段历史,总之,西夏王朝成了“无史之朝”。虽《宋史》有“夏国传”、《辽史》有“西夏外纪”、《金史》有“西夏纪”,却也不尽满足后世对其的研究,而19世纪之后一种形似汉字却无人可识的“天书”―西夏文字的出现,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
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 篇2
西夏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从太祖李继迁到末主李皖共历经12位皇帝。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35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地南,南起榆树沟,北至泉齐沟,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东临银川平原,地势西高南低,背风向阳,视野开阔,黄河绕平原东南,正合乎时人所谓“后有走马岗、前有饮马塘”的上起地。
西夏王陵始建于1038年,讫于蒙古灭西夏之前,西夏王陵内有9座帝陵,分别为裕陵、嘉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坐北向南,按左昭右穆葬制排列。陵区形成东西两行,有207座陵葬墓[1]。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西夏王陵的建造规模,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98年1月和8月西夏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又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目前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 篇3
杨猛等学者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对西夏文化旅游的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他指出,西夏文化旅游是宁夏主要开发的旅游项目之一,以其独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构成了旅游地区的文脉,它是旅游地发展旅游的灵魂,对提高旅游目的地产品文化含量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加旅游地的厚重度。但与成熟旅游项目相比,仍存在着吸引力弱、开发程度低等问题。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象征,是指对旅游产品、品牌的提炼和升华,是抽象之后而又形象直白地表达出来,代表了一个旅游地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它往往是号召旅游者前往旅游地进行旅游活动的旗帜,同时也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认识的印象。
21世纪是形象时代,“形象力”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形象(TIS,又叫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旅游地的形象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形成吸引效应,同时还会使现实中的旅游者经历平淡,降低其回头率。而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地形象是形成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并可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
旅游形象定位是指从形象评价的角度,在对一个景区目前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旅游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今后发展起长期、稳定、根本作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对该地区的旅游事业进行定位。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形象驱动时代,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 篇4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虽然已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然而,外形虽毁,但骨架尚存,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残留的陵丘,仍可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西夏陵区座落在贺兰山东麓,东西约五公里,南北约十公里,在5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着岗丘垄阜的自然起落,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黄色的陵台,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贺兰山下连绵展开,在阳光照映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西夏王陵区的规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规模相当,陵园地面建筑均有角楼,门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陵台等建筑单元组成,平面总体布局呈纵向长方形,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中线为轴,力求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西夏建筑形式。
关于银川西夏王陵导游词 篇5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若何?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不见分晓。
风雨西夏,党项悲歌。西夏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则是这簇奇葩中最为闪亮夺目的明珠西夏陵残碑是蒙古军队破坏西夏陵的见证。从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块西夏残碑看,一处出土的残碑多则千百块,少则几块,除了仁孝寿陵残碑缀合出一块能读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额外,其余残碑没能拼集出一块完整的碑文来。还有陵区出土的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圆睁,双乳丰腴作跪状,有人说是碑座,有人说是祭床,至今没有定论,依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以说,游览西夏王陵,宛如进入一座迷宫,直惹得中外学者争说西夏叹兴衰,指点九陵论长短。